國外工業機械手的發展現狀
發表時間:2014-09-29 21:07 閱讀:次
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率先在原子能實驗中采用機械手搬運放射性材料,工作人員采用遙操作方式對機械手進行控制,自動化程度低。 50 年代起,機械手的應用得到了推廣,被廣泛用于高溫、污染嚴重的場所,同時在自動機床、自動生產線和加工中心中也得到了應用,這個時期的機械手普遍采用了繼電邏輯控制或計算機邏輯控制,機械手可以按照事先編制好的控制邏輯自動完成順序動作。
60 年代第一臺通用工業機械手正式出現,它將遙控操作器的連桿機構與數控銑床的伺服軸結合起來。此后,隨著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和工業生產的需求以及空間技術的不斷進步,機械手技術在一些國家得到迅速發展。
進入70 年代,機械手在工業生產中進一步推廣,開始大批量生產并走向商品化,1980 年,全世界約有2萬臺機械手在工業生產中應用,工業機械手在生產中開始普及應用。
進入20 世紀90 年代,由于具有一般功能的傳統工業機械手的應用趨向飽和,傳統的工業機械手已經不能滿足需要,許多復雜的操作或者特殊應用場合都需要具有一定智能的機械手參與。在這種背景下,智能機械手獲得迅速的發展。智能機械手不僅能夠根據事先編制的程序實現預定的動作,同時還能探測到工作時周圍環境的變化,控制系統會自動修正運動參數或運動路徑。
國外工業機械手已越來越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專業研發制造注塑機機械手│自動化生產線│工業產品設計│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杭州納泰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閱讀: